。”
马周附和了一句。
长安城是都城,各要道都有军事要邑,想要大批量通过,没有兵部开的证明和圣旨不会让昂你过去。
每个要邑都有烽火台,遇事肯定会预警。
李承乾听后也是皱眉,他也是这么想的,这些启禀来的有些蹊跷,地方都没有加急上报。
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,就是没从他们那里通过,那怎么过来的?还能飞过来不成。
突然李承乾眼前一亮,他想到了一种可能,不经过周边州县,那就是在关中的骑兵,
莫非
李承乾一想到这个可能性,脑袋就有两个大,在长安城周边的骑兵,恐怕就只有纪王府的侍卫营了。
而且李承乾也想到最近李慎应该快要出发了。
唉!!李承乾暗自叹息一声,感觉心好累啊,这个祸害走了也不消停。
没让大家等太久,一名武卫很快就跑了进来禀报:
“启禀太子殿下,已经探查清楚,是纪王府侍卫营的人马,今日是纪王殿下出征的日子。
说是要从东门借道去西门,这是纪王殿下的奏疏。”
说着双手呈上一份奏疏。
“纪王今日出发去安西?”
“名听说啊。这不是应该通知朝廷的么?”
“纪王殿下太不懂规矩了,那么多侍卫,怎么可以入城呢?”
“说的就是,这么多人马,很容易出事,叛乱怎么办?没有报备就擅自调兵,还来到长安城,说是有不臣之心也不为过。”
听到武卫的禀报后,大臣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,不过大部分都是对李慎的行为不太友好。
尤其是李慎想要借道去西门的事情,那可是数千精兵。
当年玄武门才多少人?
李承乾对此也是头疼不已,打开李慎的奏疏仔细的看了一遍,好几遍之后,
他明白了李慎想要干什么。
奏疏上写了一大堆的铺垫废话,最后写的是今天他要出发去西北了,已经跟老爹禀报过了。
让李承乾上朱雀城门上给他举行出征的仪式。
李承乾看了一遍后真是觉得李慎在胡闹。
不过李承乾也没办法,现在三千侍卫就在东城外等着,李慎给自已去办事,自已也得给他这个面子。
要不然这货万一不去了怎么办。
“诸位爱卿,今日纪王出征,本宫应该为其举行出征仪式,这也是彰显我大唐国威的时侯。”
李承乾放下奏疏对大臣们说道。
“可是太子殿下,纪王这么让违反了律法,擅自动兵,这未免有些”一名官员行礼说道。
“这件事是纪王让事不懂规矩,但并没有违反律法。
其一上次本宫跟他说过让其办完自已的事情后自行前往,其二,昨日纪王已经去了翠微宫辞行陛下,陛下应允他出征。
诸位爱卿不如跟本宫一通前往朱雀门为纪王出征举行仪式如何?”
(帮我点点催更,伸出你们发财的小手。)
b
“启禀太子殿下,老臣觉得此事有些蹊跷,数千骑兵怎么会来到长安城?四周的要邑却没有放狼烟预警,也没有派人禀报。”
长孙无忌站出来说道。
“臣也这么认为,除非这些骑兵并没有经过要邑,但这么多骑兵行走很难不被发现。”
马周附和了一句。
长安城是都城,各要道都有军事要邑,想要大批量通过,没有兵部开的证明和圣旨不会让昂你过去。
每个要邑都有烽火台,遇事肯定会预警。
李承乾听后也是皱眉,他也是这么想的,这些启禀来的有些蹊跷,地方都没有加急上报。
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可能,就是没从他们那里通过,那怎么过来的?还能飞过来不成。
突然李承乾眼前一亮,他想到了一种可能,不经过周边州县,那就是在关中的骑兵,
莫非
李承乾一想到这个可能性,脑袋就有两个大,在长安城周边的骑兵,恐怕就只有纪王府的侍卫营了。
而且李承乾也想到最近李慎应该快要出发了。
唉!!李承乾暗自叹息一声,感觉心好累啊,这个祸害走了也不消停。
没让大家等太久,一名武卫很快就跑了进来禀报:
“启禀太子殿下,已经探查清楚,是纪